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八章 以战止战燕王承帝位(第1页)

与此同时,密道中的德升警惕地保护在建文帝身侧,二人左等右等不见荆韬返回复命,又听得外面翻寻的异响,预感不妙,便循着狭窄逼仄的密道,靠着火折子的星点光亮摸索着朝前先行。

禁城偏僻一隅的万佛殿早已人去楼空,显得格外萧索枯寂。万海领人疾行而至,一路并未遇到禁卫的任何质疑与阻挠,原来十二卫大部兵力都被紧急调往各处城门御敌,因此内宫便处在了暂无护卫把守的状态。

万海虽有异心,却有他自己的顾虑,他不敢直面建文帝,甚至不打算守株待兔,当场将人截获,他只消做到敲山震虎,让密道里的人知难而退,那么剩下的事,便可交由燕王处置,而他的功劳亦丝毫不减。他命手下迅在佛殿内分散布控,众人并不知晓密道出口的确切位置,只在各处探看,营造声势。当德升护着建文帝接近出口,现明处全是意欲堵截之人,他们甚至能够清晰地听到外间的交谈声,闻知荆韬见异思迁,竟已将密道之事外泄!

万海继续高声诈道“十二卫已尽数降了燕军,燕王有令,命我等依循宣威将军之言,封锁万佛殿,不准一只苍蝇飞出去!”

建文帝信以为真,万念俱灰,对德升道“荆韬误朕……不逃了,朕不能这般不顾皇家体面。”说罢再不理会德升劝导,原路返回金殿。就在他出得密道,重又立身殿内时,正遇上皇后领着年幼的太子,被万海的人哄骗入殿,帝后对视一眼,神色由仓惶渐趋平静……

再说那为求自保,不惜出卖建文帝的荆韬,与镇守在禁城偏门的部下汤骋分析利弊,一拍即合,二人私开城门,向燕王投诚示好。燕军有了进入皇城的突破口,犹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十二卫后方,腹背受敌的禁军终究不是实战能力强悍的燕军的对手,绝大多数选择了缴械投降。

前军顺利入城,燕王却望着熟悉的城楼,立马踟蹰,他的内心极度复杂,一面想亲自处决了蛊惑圣心的齐黄诸臣,一面又对父皇心怀愧疚。若非逼不得已,他又怎会逆天而行,撼动了侄儿的皇权统治?

道衍追随燕王多年,深知他的隐衷,随即上前建议道“殿下至孝,何不先往奉先殿拜祭太祖高皇帝英灵,已慰当年被拒入京,未能送别亡父的遗憾。”

燕王正有此意,他向手下部署完毕,转头祭奠父皇而去。部众遵照王命,先是有序地替换下禁城十二卫,再将太后吕姮的寝宫重重围蔽,重兵监控。冤有头债有主,吕姮的罪孽也该到偿还的时候,燕王特将她留给王妃亲自落。

“走水啦——”小太监尖厉的呼喊声骤然响起。就在燕军涌入皇城的一刻,建文帝栖身的金殿方向忽而浓烟弥漫,火光熊熊。

一拨内监自地涌向金殿救火,不想却遇万海等人横加阻拦,双方从僵持逐渐演变成火并。居放遥见这场混乱,领兵前来镇压,就在他致力稳定局面之时,退避在附近的一队锦衣卫突然杀出,起一阵猛袭。居放临危不乱,迅指挥兵士们分散开来寻找掩体,并伺机反击。滚滚烟尘中,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如火如荼地上演。

那方才倒戈投向燕王阵营的汤骋,听闻宫中战事又起,主动请缨赶来增援。远远地,他一眼认出正指挥作战的居放的身影,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起当年在酒楼被居放暴打羞辱的场景来,他迎娶盈月不成,不也是因他心仪的女子偏对居放心有独钟。多少年过去了,他始终对居放心怀刻骨恨意,面对这天赐的机会,他趁人不备,瞄准居放后心悬弧射矢……

金殿大火终被扑灭,三具焦尸狰狞蜷曲地倒在炭黑的断壁残垣下。太子一身烟尘,浑身颤抖着推开残破的挡板,从密道口缓慢爬出……建文帝在决定焚宫的最后关头,终究狠不下心,与皇后一道将太子推进密道。

救火的宫人们聚拢在太子周围,陪着他痛哭哀悼,众人朝着金殿遗址长跪不起。

宫中开始流言四出,金殿中暗藏密道的消息不胫而走,有传帝后已从密道成功遁逃,留下的几具焦尸不过是迷惑视听的内监的尸,也有说失火前陛下其实从未离开金殿,已是凶多吉少……万海偶然听得议论,上前断喝道“休得妄言,陛下的行踪自然不会叫你等知晓,稍后仵作会入金殿验明焦尸正身,若再有谁敢散播谣言,即刻以乱党论处!”

有宫人不服,辩道“究竟谁是乱党,谁为贼寇?万海,你暗通燕贼,不要以为你做下的勾当能蒙蔽住所有人的眼睛!”

万海目露凶光,将手一摆,立时便有几个粗壮的太监气势汹汹地冲上前,将那出言不逊的宫人扭住,押离金殿。其余宫人抽抽噎噎的,再无一人敢多言,他们心中已有所知觉,建文一朝怕是要变天了。

奉先殿中的燕王得悉建文帝自焚身亡的消息,总觉半信半疑,命近侍三宝入宫再探真伪。不多久,三宝领了仵作,金殿值守宫人前来见驾,核实了建文帝与皇后焚身烈火的实情。

燕王深感震惊,他虽入了皇城,却从未想要侄儿的性命,岂知他不堪压力,竟与皇后焚宫赴死,此种结局实在令人唏嘘。他不由又想起自焚的十二弟,当年湘王在烈焰焚身之时,曾出痛苦的诅咒,经目击者添盐着醋,流传甚广,如今湘王口中的凶谶成真,不得不令人联想到天道轮回之说。

靖难之役打了三年,燕王终是未再见到允炆一面,那些想要当面叙说的话也将再无机会倾谈,他沉默着,心内的悲郁之情逐渐越了最初战胜京军的欣悦。他唤过三宝,吩咐盛殓帝后尸身,举国哀悼,岂料此言一出却遭道衍极力反对,只见他重整衣冠,恭肃地行过大礼,才道“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纵观天下大势,皇位的承继已非殿下莫属,何谓天命归燕,如今便是殿下即位的大好时机。”

燕王沉思吟味,道“本王只道敢战才能止战,走到这一步,真觉体味到了赵匡胤黄袍加身时的不得已。即位的事暂且不论,军师可否告知,为何反对本王替允炆治丧?”

道衍低笑两声,爽黠道“殿下动靖难之役的初衷是清君侧,怎奈世事难料,建文帝与皇后竟丧身火海,留下懵懂稚子,如何堪登大宝?殿下是非即位不可的,然传位诏书已无从得取,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为今之计,殿下断不能以帝王规格将建文帝入殓,以免有人抬出太子,搬出父死子继的言论来。不若利用金殿密道的传言,让建文帝无迹可寻来得干净。”

随护在燕王身侧的高煦豁然明白,忍不住赞道“妙啊,军师好见地!陛下生死不明,那乳臭未干的太子怎能轻易正位?而国不可一日无君,父王摄政,凌驾于太子之上,早晚顺理成章地坐稳龙椅。”

燕王转对高煦正色道“勿要张扬其事。”

高煦嘴上诺诺称是,心中早按捺不住,他找个由头抽身,往太子暂居的宫殿而去……

此时的禁城已遍插王旗,那些经过战斗与骚乱而留在宫禁内的血腥痕迹正慢慢被抹去。惊闻恶讯飞马赶到的辛夷,疯似地在宫城外成排的尸身中找寻到居放冰冷的遗体,她抚尸恸哭,撕心裂肺的号泣足令见者落泪。与丈夫一同下狱的那些年,二人鲜少有机会碰面,好不容易熬到燕王入主京师,二人得以先后出狱,还未及相逢,再见已是阴阳两隔。

www.qqzww.net 青青中文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