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页(第1页)

夏明若说:&ldo;好!夏明若今日杀身成仁!猎猎战旗,滔滔风雷,为了保存革命火种,舅舅,文化战线上的尖兵老黄同志就托付给你了……&rdo;大叔笑骂:&ldo;废话真多!瞧着点儿吧,别摔了宝贝。&rdo;两个年轻人跨进后室门后分开,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摸进小龛,小心翼翼将怪鸟捧起来,再原路返回。夏明若惊奇道:&ldo;我这只是&lso;千秋&rso;吧?竟然是空心的,背上有个大洞。&rdo;&ldo;我的也是,&rdo;楚海洋率先回到前室,&ldo;别信小心。&rdo;&ldo;快了快了,这炸药包不轻,&rdo;夏明若走得有些艰难,&ldo;里面晃里晃荡像是装满了水。&rdo;&ldo;不是水。&rdo;老头儿问,&ldo;海洋也闻不出来吗?是火油。&rdo;他说:&ldo;我刚才疏忽了,其实从甬道开始,这个墓就充满了火油味道,只是你们在里面待了太长时间,结果反而不太感觉得出。李先生应该知道吧?&rdo;大叔摇摇头,没说实话:&ldo;我闻不出,我有鼻炎,但嗓子口却有些甜,人吸多了火药粉末就会嗓子口发甜。&rdo;他恨不得靠鼻子吃饭的,有鼻炎才怪。夏明若吐吐舌头,有些后怕:&ldo;这不就跟炸药库似的!刚才咱们开石椁时用了那么多撬棍铁锨的,没出事真是万幸。可以后怎么办呢?总需要工具切割啊。&rdo;&ldo;多费些人工吧,&rdo;老头儿说,&ldo;有些古墓因为长期密闭会形成火坑子,比如辛追墓,可燃的主要是甲烷混合气。这个墓也是火坑子,人工制造的火坑子,非常罕见。明若,怎么了?&rdo;夏明若蹲在怪鸟面前观察:&ldo;老师,我说刚才什么反光,它们的眼睛竟然是玻璃,好大块的玻璃,你看。&rdo;楚海洋凑过去:&ldo;真的,磨得真好,这是经过丝绸之路从大食那边过来的吧?价值连城啊。&rdo;&ldo;哈哈哈哈,一黄一绿!&rdo;夏明若指着老黄笑,&ldo;跟你眼睛一个色,你们仨什么关系?&rdo;老黄不予置评。周队长因为不放心,又跑下来了:&ldo;教授?&rdo;老头儿赶紧说:&ldo;老周来得好,和海洋一起把这两个东西抱出去,出去就把它们密封,里面的液体不要倒掉,留作化验。&rdo;&ldo;那棺椁怎么办?什么时候才能处理?这石棺这么大,运出去可不容易。&rdo;楚海洋问。老头儿掐掐手指:&ldo;三天好了,辛追墓也放了两三天的气。&rdo;三天后考古队回来,又整整抬了三天,才把石棺给弄出去,人人都脱了一层皮。外面正是大伏天,饭菜几小时就馊了,别说是死人。幸亏附近乡里有个老的后方工厂,愿意全力支持国家的考古事业,把地下冰窖借给了他们,大伙儿这才如释重负。但冰窖还是不够的,天天都得调来大量的冰块维持。原本的计划是将石棺和尸体运到洛阳后再作处理,但由于天气炎热,运输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那几天考古队确实大费周章,老头儿的脑袋更秃了。后来他忍不住,嚷嚷着要开棺,因为他也属于专家带头人之类的级别,加上周队长这几年也成绩斐然,上头就同意了。考古队于是聚集在冰窖里,激动地心怦怦跳。棺盖一打开,所有人都跳起来自发地逃出去了,老头儿号叫着抽打了半天才把他们赶回来。火油味是没有了,但那是比火油更难挨的气味。腐尸味。臭,真臭,但幸福。这是建国以来,继马王堆辛追墓后发现的第二具完整湿尸,为男性,头颅、躯干、四肢,一样不少。虽然全部情况得进了实验室才知道,但从尸体半腐烂的手上,人们看见了软组织。一时间,棺内所有的金银玉器都变得不重要,对于考古者来说,一具古代尸体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对古代中国人的人种学研究,总不能一直落在虎视眈眈的日本之后,那又如何对得起自己的祖先。周队长鼻翼翕动,想笑,想哭,想放声大喊,他背过身去见老头儿,见其已经满脸泪水。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洛阳,传到了郑州,传到了北京。考古所轰动了,专家学者们兴奋不已,所长、考古学界的泰斗夏鼐先生本来要亲自过来,可惜因为远在呼和浩特而未能成行。放工后,老头儿在河边洗脚,一边洗一边唱:&ldo;不敬青稞酒呀,不打酥油茶呀,也不献哈达,唱上一支心中的歌儿献给亲人金珠玛。呀拉索,献给亲人金珠玛。人民的江山万年红万呀万年红!哎!小史!&rdo;

www.qqzww.net 青青中文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