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三章 过结(第1页)

北宋四帝仁宗年间,河北蒿城县野庄镇白娄村,有一个村民叫张达德,以开荒种地为业,娶了个娘子皇氏,人称皇氏娘。那皇氏丽质天生,性格温柔,幼年即知书达理。深居闺阁,绣花描目,栩栩如生。芳龄十八岁时,嫁到了张门,丈夫张达德,为人憨厚,勤俭持家。那皇氏待人彬彬有礼,平易近人,很是让丈夫称心如意。

俗话说胆子大的跑私商,胆子小的来拓荒。张达德性格内向,不苟言谈,依老服实,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

他有个弟弟叫张达道,以做生意为业。乡党评价他是走过南,撩过北,打过早晨摸过黑,就是没见过乌龟驮过碑。其实乡下俗语说的乌龟驮碑,那不是乌龟,它叫赑屃,也叫“霸下”它形似龟,爱好是负重,而且昂抬头,永不停步。赑屃与世无争,故而它是祥瑞之兽,象征着长寿和吉祥。这种赑屃驮碑,一般在有名望的人逝世后才能配备,再一个,古寺庙当中也极其常见。张达道喜欢经商,一般不好旅游,他更不去寺庙。

张达道家属小康,娶了娘子叫陈氏,陈氏姿容俏丽,德性贞静,中规中矩,家里条件什么都感觉挺好。两口子结婚十来年,一直没有生育。为了这件事,这小两口没少烦恼过。

一天,妻子陈氏对丈夫说道“我听老人说,如果没有孩子可以去老母庙或小寺里面降香,求老母送子,或佛祖保佑。”陈氏接着说道“据说,只要心诚,一烧香就灵验,要不,咱去烧个平安香去?!”

张达道开颜道“行咾,那就这么做吧!”

期间,两口子多次去寺庙降香,求老母送子,求佛祖保佑,忙了一阵子也没有什么结果,肚皮依然不见隆起。

看着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乡党,孩子都能打酱油了。张达道好生羡慕嫉妒恨,恨自己过事(俚语,结婚)好几年了,也不见妻子肚子鼓起来。为此,张达道暗地里常常唉声叹气,一个劲地晃着脑袋,恨自己命里无孩。

张达道的一举一动,早被细心观察的妻子陈氏觉,陈氏也觉得很对不起自己男人。

过了一段日子,陈氏的弟弟陈小撇来姐姐家串亲戚。这个陈小撇是个热络人,在昆仲当中,陈小撇与陈氏走得最近。陈氏家里的人知道小撇有鬼谷子心眼(俚语,歪道子多)。陈小撇每次去姐姐家,总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回来时,他姐姐老摸(俚语,经常)给小撇一点东西,大包小包或给点钱什么的。

这次,陈小撇来到姐姐家里,姐俩聊天的时候,无意中聊到小撇妻子又要坐月子了。陈小撇说“这回老婆找郎中看了(俚语,诊断,检查),又是一个小子。”言外之意,陈小撇脸上露出不悦的表情。

陈氏听罢,内心一阵欢喜,便与弟弟商量道“你回去跟你媳妇商量一下,要不你过继给俺介(俚语,俺家)一个孩子吧!"

孩子过继给姑姑也算是一件天经地义的好事情,这叫亲上加亲。陈小撇一听很是高兴,心里的话孩子来到姐姐家,吃不清,喝不清,偌大的家产最后还不都成了我陈家的?!

陈小撇心里早已按捺不住便连连点头,满口答应了下来。

陈氏说道“这事我还得跟你姐夫说说,看看你姐夫同意啵。”

第三天,张达道回到家里,他听妻子说起过继妻侄的事情,满心欢喜,便应承了下来。

陈氏说道“长兄如父,如今咱们家里老得(俚语,父母)没了,我看把这事需要跟哥哥商量商量,看看哥哥怎么看待这件事?”

张达道一听妻子说的在理,便一个人走进里院找哥哥去了。原来,这弟兄俩住的是一宅两院,张达道在前院,张达德在里院居住。

张达德听罢弟弟的说辞,他仔细想了想。其实,张达德也读过几天书,他对孔孟之道也了解一点。张达德对弟弟说“你看,陈家是外姓,你把家业给了人家,那财产不就成了人家了,与咱张家不沾半毛关系。我看还是算了吧。”

张达道一听哥哥分析的蛮有道理,就回答道“那好吧,就听大哥的。”

陈氏想要弟弟的儿子为嗣,大伯子张达德却极力反对,说外姓人继承家产不合适。陈氏的娘家人获悉后,心里很不高兴。尤其陈小撇更是恨透了张达德。

喜欢河朔儿女请大家收藏河朔儿女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www.qqzww.net 青青中文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