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章 查出了大伯的死因(第1页)

其实黎霆这次带着全家到明州,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查明大伯的死因。

十年前,大伯被人诬陷通敌,直接被皇帝处死在了西南,一家老小全部被斩。

那时候黎霆对惠帝忠心耿耿,不疑有他。现如今看来,赵云婉早就在怂恿惠帝把黎家一锅端了吧?

永定元年,黎霆那远在西南边境的大伯黎鹏被指控“通敌叛国”,且被人拿出了“铁证”。时任宰相赵光允极力主张原地立斩黎鹏,且连带家人全部处斩。

南辰朝廷顿时炸开了锅,众臣纷纷上书,吵得不可开交。朝廷里一部分忠心为南辰国着想的臣子不相信黎鹏会通敌叛国,可是一些新贵却不这么认为。

最后皇帝不顾众人意见,一纸敕令,黎鹏以及家小全部被原地处斩。

黎霆父母早亡,所以黎霆是跟着黎鹏长大的,在西南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十五岁,离开西南入京师参加科考,在武科考试中拔得头筹,直接被老皇帝任命为守边副将,跟着当时的西北边防将董齐昌驻守西北。

随后黎霆屡立奇功,董齐昌年老卸任,黎霆接管西北军。西北军也曾经是黎霆父亲执掌,也算子承父业。

那么,这起黎鹏通敌叛国的风波,到底是如何闹出来的呢?许凝柚派的牵机门密探,查出这背后有一出好戏。

黎鹏越级行事,授人以柄。这其中,指引的人,赫然就是赵光允。

永定元年春,惠帝登基。那年春夏之交,靠近南辰国西南方向的叟族建立了开明国。叟族人身形矫健,能征善战。

开明国立国,于永定元年夏末挑衅南辰国,黎鹏未应战,叟族人气焰愈嚣张。惠帝震怒,急调赵云琛去了西南,负责与开明国的战事。

然而没想到的是,赵云琛和黎鹏对开明国的用兵策略生了严重分歧。赵云琛气盛,想要决战,一举歼灭开明国。

黎鹏稳重,主张固守,耗损开明国国力,不战便可屈人之兵。

谁也说不服谁,最后惠帝来了圣旨,将兵权暂交赵云琛,赵云琛应战,结果因为赵云琛轻敌冒进,折损了十万精兵,南辰国被打得狼狈不堪。

而这战况,惠帝竟然压了下来,没有向朝廷宣告。

这时候,开明国却送来了一封长达三十页的国书,黎鹏被指控“通敌叛国”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黎鹏接到国书后,没有立刻转交朝堂,而是把它拆开了,现冗长的内容里言辞多有轻慢,很多都是耀武扬威的废话,感觉这东西要是送到朝堂里,那不得把惠帝给气个半死?

可是按理这国书应该交给暂管西南兵权的赵云琛才是,却不知为何使者直接面呈给了黎鹏。

于是黎鹏就当着使者的面,把这封国书烧了二十多页,剩下的内容修改一番,然后才给惠帝送去。当然,他也留下了完整的副本,副本却不知所踪。以至于后来黎鹏百口莫辩。

牵机门的密探,经过累月的辛苦查探,用了不少手段,终于拿到了副本。

然而,南辰国有明文规定,边臣没有权力打开国书。如何对待开明国国书,那是宰相和皇帝的职责,黎鹏这是越俎代庖,夺了宰相的权,自然就引起了宰相赵光允的不满。

况且黎鹏曾与开明国国主私通书信,信的内容就是提议双方罢兵,以求共荣。

这事被人翻了出来,送信的使者也当场招认,他是受到了黎鹏的逼迫。

于是,众臣纷纷弹劾黎鹏,指责其不应该擅改国书,也不应该与开明国人私下通信。其中最为激烈的,就是宰相赵光允,主张应立斩黎鹏。

当时大梁国来犯,黎霆在战场上厮杀。等他打退了强敌,大伯一家已经悉数被斩。

那时候他还一度责怪大伯做事不考虑后果。

www.qqzww.net 青青中文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