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006 革新礼制 选才之变(第1页)

大殿,群臣肃穆。

姬延坐于王位,手中拿着玉石做成的笏板。

而朝堂之下的大臣,根据身份和地位,拿着不同材质制成的笏板。

笏板,周朝特色,上朝时候,可以当做记事板,上面记录一些需要奏请的事情。

这也和小时候看到港台古装片有些像。

身后并没有站立抬着蒲扇的宫女,而是被抬着一柄玉石做成的斧铖官员所替代。

斧铖,属于王者之器,也是军队、指挥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

收回目光,脑海中的新奇很快被陌生所替代。

穿越而来,并没有继承前者的记忆,看着朝堂中的一众官员,除了在路上见到的太师和太保之外,尽是陌生面孔。

幸亏穿越之前乃是历史爱好者,对周朝官职等方面颇有考究,不然非漏马脚不可。

战国时代上朝不像唐宋元明那般,文官一排,武官一排,也没有宰相或一品大臣等职,官员的职位很混乱。

太史、太保和太傅乃是周王朝身份最高的三公。

其中朝堂上最右侧站立着抬着象牙笏板的是太师和太保,其统辖诸侯百官以奉侍周王,享有崇高的地位,军政一把抓。两人身后跟着太宰﹑太宗﹑太士等卿事寮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厅和参谋部,掌管着政治、军事、刑法等等,是周王朝官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左侧领衔的是太傅,不过其位置暂时空缺,后面有太史﹑太祝﹑太卜三人,其中太史乃文官之,学家、宗教家。既是文职官员的领袖,又是神职官员的领袖。其地位仅次于主管卿事寮的太师、太保。

不过,随着地盘的缩小,官员的数量也减少了不少。

从一名现代设计院总经理,穿越为古代王朝的天子,多少有些不适应。

但群臣并没有给姬延适应的时间,在周天子还未到达大殿时,他们小声议论,脸上虽然不敢表现,但内心多是带着不耐烦。

王朝卯时上朝,现在都快午时了,上的哪门子朝?

况且,在成周时候也没见周天子有上朝的习惯,如今迁都后,他们都没有安置好族人,怎么就召集上朝了。

不过,一众大臣的不满还是被太保太史等众臣压制住了,王室迁都,肯定有紧急之事嘱托,不然不会这么着急的上朝。

因此,在姬延进入朝堂之后,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

朝堂肃穆安静。

在众人的目光中,姬延出声问道:“何为礼制?”

“啊???”

周天子的话,让众人摸不清头脑。

“大王,您匆忙召集我们过来,就为探究礼制?”

太师面露不解。

在大周谈论礼制,就相当于问如何呼吸、如何喝水一样荒谬和怪异。

而且,礼制内容繁多,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完的。

在众人不解的眼神中,姬延自问自答:“我大周礼制乃先祖武王之弟,公旦所创……今已有七百余载!”

武王伐商之后,为了突显周朝替代商朝的合理性,也为了配合政治上维护宗周统治的分封制,他的弟弟周公旦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了全面革新,将上古至殷商的礼乐进行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礼“的范畴,使其成为系统化的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宗法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礼制的思想完全摆脱了商朝野蛮祭祀,让文明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姬延的话,引得众人频频点头,可他的下一句话,却是让让众人大惊。

“从礼制的出现到沿用已经七百多年了,太老了,也太旧了,如果不进行革新,是不适应我周朝如今的展!”

礼制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展而生变化,在灭商建周的时候,代表先进文明的礼制已经不适用于春秋战国时代了。

“我召集大家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革新礼制,摆脱旧礼禁锢!”

姬延说完这话,眸光轻轻的扫视了神情错愕的众人一眼。

“大王万万不可,礼制乃立国之本,也是先王所著,怎可改变?”

“我大周历代天子都遵循礼制,到大王这可不能违背祖训啊~!”

www.qqzww.net 青青中文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