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页(第1页)

  “她倒是安排的周全。”乔主任看了看资料,“这个巩江是怎么回事?”

  “是洪山公社的一个小木匠,贫农出身,工作一直都很积极,我问了小傅同志,她说这是洪山公社的牛书记和她都推荐的人。”

  乔主任又是看了眼两人的资料,“行了就这俩吧,至于另一个名额,你看着来。”

  陈秘书连连应下,看着来看似把选择大权交给了他,实际上只是让他做筛选工作而已,其他被推荐人中,哪个是干部子弟。

  若是干部子弟多,那就再继续选,谁的父母职务高一些,谁的希望就大一些。

  不过瞧着巩江和郭春燕这俩名字,陈秘书对傅长缨那叫一个佩服——其他公社和单位怕得罪人,推荐了一大帮子人,谁还有耐心一个个审查呀。

  瞧傅长缨这事前工作,都已经把这俩被推荐人调查的一清二楚。

  别说是乔主任,就算他选,也是选这两位。

  七月中旬,县里头给了通知。

  郭春燕被沂县革委会推荐去北京读大学。

  好消息传到大湾村,村里人悲喜交加心情复杂,尤其是孩子们哭成了泪人。

  “哭什么?我也走,你们怎么不哭?”曹盼军的一句话让长缨愣了下——

  “你要走?去哪里?”

  作者有话要说:

  我觉得我剧情飞快耶!

  就是更有点慢(悲伤)

  第35章还钱

  为了尽可能的拿到这个指标。

  长缨优中选优,最终选择的是贫农+知青的组合。

  从结果来看,她的决定无比英明。

  鱼口坝的小木匠巩江同样也得到了去读大学的机会。

  材料是长缨亲自送过去交给陈秘书的,绝不可能夹带曹盼军的资料。

  何况这家伙也没报名啊,他走什么?

  长缨脑子里转了一圈,很快就意识到曹盼军的意思——

  “你要去部队?”

  工农兵大学生招生的初衷无可厚非,从工人、农民、战士中来,在大学里培养过后再到工人、农民和部队中去,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培育过程。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快一些干部就找到了法子,让自家孩子拿到这个指标名额。

  当兵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办法。

  送到部队里去,回头在招生时,再运作到学校中去。

  这也是长缨为什么要郭春燕今年走的原因,越往后越难走。

  曹盼军家到底是水利局大院的,父母帮这个儿子运作下,把人给弄到部队去也不算什么麻烦事。

  曹盼军还没回答,其他知青已经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

  “行呀,你怎么也不说声?”

www.qqzww.net 青青中文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