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6页(第1页)

韩彻倒也不用担心,会为他再招来忌惮和麻烦。

因此,韩彻这边一将计划文书呈递上去,皇帝根本没多加思考,就将这件事交给了韩彻全权去负责。

自朝廷实施规定棉花为农税征收对象,棉花大面积的种植,成为了主要的经济作物后,天下务蚕者,日渐以少(1)。更使得纺织业本就最为发达的江南区域的棉织业,得到了空前规模的发展。

以运河为流域的几个江南府城,还成为了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其中又以松州所产的棉织物最为精美,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各藩国。

所出布匹,日以万计。(2)

这对于松州等江南区域的百姓来说,生活确实是变得比过去好过了不少。

只是因着这些年来的天下太平,百姓生活安逸,全国人口也得到了飞速的增长。其中也以松州等区域本就因人口稠密,人均可分配土地本就不足以满足课税,使得如今当地的农户便越发依赖纺织业。

织布是需要技巧的。

于是商人从其它产棉大区,将棉花运输过来,然后通过松州善织造的百姓,将其纺织成纱线和布匹,商人再进行销售。

这期间,商人在外地购买棉花需要金钱成本,运输途中需要物力和财力耗费,再加上无利不足以让商人积极,就也使得松州等江南区域的一些百姓,每日不停辛苦织造,赚取到的银钱会被商人占去一定比例后,剩下的还要再拿去购置从外地运输过来的米粮。

自然,这些米粮尽管有韩彻管控着常平仓和漕运,进行物价调节,但也只能让它趋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价钱。

若对比起来,这两年松州的稻米价钱,都能比之京城了。

当然,这也跟京城附近这一片的府城这些年水稻种植快速增长有关。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京城这些北地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和粟。最开始还以粟为主,后来渐渐的,粟变少,小麦增多。

这几年,又随着经济中心开始往南方移动,再加上韩彻也一直致力于在南北两地分别推广一些适宜生长的主要农作物,使得南方的一些作物还有耕种技巧也都传到了北方。

在北地这边,稻谷已经呈现出取代粟的地位的现象。

同时在南方那边,小麦的种植也呈现出了高潮。

然而不管农作物是如何变化的,在农业技术不够发达的古代,是不可能离开得了土地的。

尤其是人口增长越快,对耕地的需求量就越大。

当耕地不足,百姓为了满足生存,便出现了“田尽而地,地尽而山”的向大自然索取资源的局面。

然而如松州等一些江南区域,人口最为稠密且又是多水泽洼地,显然就并不怎么具备开垦山地,形成梯田这一类的自然条件了。

对此,韩彻首先第一个便想到了——圩田。

也就是改造水泽洼地,向湖争田的意思。

很快,作为第一个实验点的松州,便开始动工了。

这一日,松州不少百姓都听闻了官府在招募工人做事,待遇谈不上有多好,但凡是听闻这事的百姓,皆踊跃报名。

“官府说了,这次改造出来的圩田,都会按比例分发给附近的百姓耕种。”松州乡下一汉子在报名之前,就是这般跟家里人说的。

“这圩田当真好使?”

www.qqzww.net 青青中文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